編者按:五千年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燦若星漢的文化典籍便是歷史長河中一顆奪目的明珠,從春秋時期的《詩經》到楚辭漢賦,從傳唱千古的唐詩宋詞到膾炙人口的四大名著,數不勝數的文化典籍為中國人提供著豐富的營養大餐。它們中的優秀作品通過口口相傳、文字記載的形式,數千年來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而作為其中典型代表的四大名著,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被廣泛應用于深度創作,以字畫、書籍、評書、動漫、影視劇等多種形式再現于世人。如今,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紀念幣的發行使得這一形式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豐富,逐漸形成了文化與錢幣并駕齊驅,投資與收藏相輔相成的繁榮景象。
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首次將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搬上貴金屬紀念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至2011年11月《水滸傳》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的推出,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貴金屬紀念幣系列已全部發行完畢,共發行了《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4個系列,12組,76個品種的金銀紀念幣。
17年市場洗禮,中國四大名著紀念幣如一朵奇葩般在投資市場上綻放著奪目的光芒:它形狀各異,既有傳統的圓形幣,也有相對較少的八邊形幣、扇形幣和矩形幣;它價格區間大,既有相對便宜的套裝銀幣,也有價格較高的大規格金幣;它顏色不同,既有本色幣,也有彩色幣。種種獨特個性成就了中國四大名著紀念幣別具一格的收藏價值和極具前景的收藏價值。
為使廣大網友更好地對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進行鑒賞,筆者將針對其敘事功能、人文價值、題材甄選、雕刻手法演變等進行深入品評,并陸續發布一系列賞析文章,希望能對集藏愛好者有所裨益。今天編發系列賞析文章之四:從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看表現手法的多樣性。
經典的再現——從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看表現手法多樣性
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博大精深,詩歌、小說、散文、傳奇、漢賦、元曲,種種文學體裁包羅萬象,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眾多的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寫景抒情、借物喻人、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烘云托月、動靜結合,不一而足,豐富多彩。這些千變萬化的表現手法現已成熟凝練、揮灑自如,與現代金銀幣鑄造技術結合起來,更是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使中國金銀幣在國內國際收藏投資界大放異彩,璀璨奪目。四大名著以較長的篇幅、完整的故事、嫻熟的技術涵蓋了各種各樣的表現手法,運用到金銀幣當中,理所當然會贏得業界的一致好評,受到廣大收藏投資愛好者的大力追捧。
以最近大熱的《水滸傳》金銀紀念幣為例,該紀念幣從2009年開始發行,對原著進行了生動的還原,不論是對細節的雕琢,還是對情節的再現,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經過科技和藝術的處理,以更加飽滿的姿態躍然幣上,真實地體現出我國現代金銀幣設計的先進技術。設計者們精益求精,從表情、動作、背景、色彩等方面和角度,力圖通過多種表現手法立體呈現出一個真實的梁山好漢的故事,塑造出一群“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平民英雄。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5盎司長方形銀幣
眾所周知,以靜寫動是藝術作品中常用的表現手法,也是較難掌握的一種,特別是對于金銀幣而言,既要于方寸之間表情達意,完整地敘述出故事的內容,又要關注細節,表現出人物的性格與脾氣,是一件頗為不易之事。在這種情況下,以靜寫動手法是否能完美運用、發揮功效決定了金銀幣的藝術質量和收藏品質。綜觀《水滸傳》系列金銀紀念幣,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運用了這種表現手法,如第3組中的銀幣“燕青智撲擎天柱”,幣面上,只見浪子燕青,兩腿呈弓步站立,上身直挺,雙手在空中擺出姿勢,力大無窮的任原被瞬間撲倒,這種瞬間爆發的張力立刻顯現出來,再通過燕青從容不迫的表情,任原驚恐萬分的神態,立刻讓觀者如親臨現場,觀看一場生死攸關的擒拿表演,整個畫面立即生動了起來。
當然,不僅如此,《水滸傳》金銀幣中對于色彩的運用也為人所稱道,不僅通過萬紫千紅的服飾來體現人物性格,也讓人們充分欣賞了華夏傳統服飾的藝術美,這種藝術的美感在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中均被進行了深入挖掘,為人所津津樂道。

中國石窟藝術(敦煌)2盎司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從整個中國金銀幣的鑄造來看,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已經被設計者們嫻熟運用,不論是對于傳統國畫技巧的傳承,抑或是對于剪紙藝術的發揚,中國歷史上多如牛毛的藝術品為中國金銀幣鍛造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源庫。如2001年發行的中國石窟藝術(敦煌)金銀紀念幣2盎司銀幣,設計者們進行了創新和突破,大膽運用高浮雕工藝的表現手法,將莫高窟第328窟壁畫中的“盛唐菩薩像”進行再現。相對于傳統的淺浮雕,高浮雕能夠更好地表現紀念幣圖案的層次感,傳達出“盛唐菩薩”所具有的千古神韻。從眉眼到肌膚,從坐姿到手勢,甚至裙裾的折皺、圓光內的花草紋飾,都呈現出一種莊重而不失活潑、淡泊卻充滿生機的恬靜與從容,使觀者仿佛沐浴在佛像的層層光澤當中,于細微處展現了設計者的獨到用心,散發出無窮的魅力,成為了中國金銀幣雕刻藝術中的上乘作品,因此,該幣榮獲2003年度世界硬幣大獎“最佳銀幣獎”稱號,也就不足為奇了。
千變萬化的表現手法是中國金銀幣在國內國際投資收藏市場上制勝的法寶。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繪畫與雕刻藝術、民俗文化的相輔相成,再加上設計者的巧思妙想,使得金銀幣時而抑揚頓挫,時而凹凸起伏,時而大刀闊斧,時而悠遠唯美,別樣的美麗體現了別樣的風采,別樣的獨創成就了別樣的前景。當然,藝術家們還遠未停下他們探索的腳步,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新的表現手法被陸續運用,使得金銀幣呈現蔚為大觀之態,并逐漸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承載起向國際友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和責任。(供稿:北京華銀金飾品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