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處于早期探索階段,距離規?;逃脠鼍奥涞厝杂?年至5年時間,產品安全溯源領域將是率先落地的區塊鏈場景之一。
對此,原兆信股份CEO、區塊鏈資深研究人士郭剛對記者表示,“這也要看到區塊鏈在產品溯源領域面臨數據源頭造假的問題,這需要區塊鏈技術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充分融合,利用物聯網硬件設備對數據進行精準采集和智能化分析,從源頭解決數據造假,真正使區塊鏈賦能產業。”
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校長陳曉紅表示,應完善我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和行業標準,優化相關產業技術,建立動力蓄電池強制回收利用制度。陳曉紅建議,打造規?;?、智能化、可追溯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網絡平臺,并引入區塊鏈技術進行電池溯源,為產品流向記錄不可篡改的溯源信息。
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CEO王晶則建議,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導構建一個政府、企業、消費者、檢測認證機構四位一體的“食品安全云”開放性平臺,實現四方共建、共治、共享。使云平臺基于市場的痛點進行創新,借助成熟的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將“人碼”與“物碼”融合,基于云端服務進行主體追溯、實時檢測和雙向認證,使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安全、可靠、實時地傳輸和使用相關檢測數據。
另外,區塊鏈技術在醫療、農業、知識產權等場景應用前景也見于兩會代表委員建言中。不難看出,討論區塊鏈如何賦能產業已成為今年兩會中一大熱點。
關于產業與區塊鏈技術結合,鏈塔智庫首席分析師于睿有著獨到見解。他認為,兩會中提及的相關實體產業是中國經濟中發展需求最旺盛、創新愿望最迫切的領域。產業發展對于新技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與區塊鏈技術服務產業、尋求落地場景動機相契合,當產業端有動力通過區塊鏈挖掘增長點的時候,行業規模和成功案例會更快涌現。值得注意的是,此過程中,產業經驗和技術優勢占據同樣重要的地位,產業和技術之間的關系會更加微妙。
“雖然區塊鏈的前景被看好,但存在需求不等于存在解決方案,從業者也需要冷靜看待”于睿對記者表示,“不應過于放大區塊鏈技術作用,在多數相關建言中,區塊鏈在其中,但與人工智能、 5G等新技術共同出現,多種新技術并舉才能更好地賦能實體產業。”
他進一步提醒道:“據鏈塔數據平臺監測,截至2019年3月初,國內區塊鏈企業的注冊數瘋漲至超過一萬家,與2018年年末相比增幅超兩倍,存在巨大泡沫。區塊鏈行業亂象也需要監管部門嚴格規范,穩定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