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興趣考慮打新轉債嗎?中簽率比打新股要高很多,收益也比較穩。”某位券商投顧人士如此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推介。
近期,股票市場震蕩調整,可轉債市場開始受到資金熱捧。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年內已發行123只可轉債,合計發行規模達到2352.02億元。較2018年的794.17億元和2017年的949.39億元均有大幅度提升。其中,上月創下發行規模歷史最高的浦發轉債(104.930, 1.02, 0.98%)也已經完成發行。在轉債市場一片火熱的背景下,89只可統計的可轉債基金年內平均凈值漲幅達到13.04%,高于同期全市場債券基金3.81%的平均凈值漲幅。
1
可轉債基金收獲頗豐
今年以來,A股市場先揚后抑,一些權益類基金抓住市場結構性機會獲得了不錯收益,甚至取得年內收益翻倍的優異成績。相比之下,債券基金的表現稍顯平淡,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債券基金平均年內凈值漲幅為3.81%,其中年內凈值漲幅超20%的債券基金共有25只,超九成屬于可轉債基金。
事實上,可轉債基金今年的表現較同類而言實屬優秀。89只可統計的可轉債基金年內平均凈值漲幅達到13.04%,高于同類同期平均表現。有47只可轉債基金年內凈值漲幅超過10%,最高漲幅達到61.2%,僅有3只基金年內凈值漲幅為負,另外,有2只還處于建倉期。
可轉債基金,即投資可轉債的基金。所謂可轉債,是一種持有人可按照發行時約定的價格,將所持債券轉換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債券。
可轉債是一種兼具股票和債券屬性的投資工具,在面對牛熊市時,進可攻退可守。數據顯示,自2004年1月1日以來,歷經幾輪牛熊市后,中證轉債(0.0000, 0.00, 0.00%)指數累計漲幅達到188.43%,遠遠高于同期上證綜指94.33%的漲幅。
相比于其他種類的基金,可轉債基金市場更加小眾。自2004年市場誕生第一只可轉債基金興全可轉債之后,時隔6年可轉債基金的發行市場才逐漸步入正軌。北京某公募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轉債基金在公募市場中屬于一種非常小的類別,影響轉債基金運作的因素很多。
2
火熱的可轉債
今年的可轉債市場格外火熱。東方證券(9.770, 0.11, 1.14%)認為,2019年轉債市場表現亮眼,尤其是三季度轉債與股市走出“獨立行情”。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0月24日,中證轉債指數累計上漲18.5%左右,上證綜指累計上漲17.9%左右。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18日,市場一共發行了123只可轉債,合計發行規模超過2300億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2017年和2018年發行規模的總和。
10月24日,國內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可轉債浦發轉債成功發行。根據公告,浦發轉債發行規模為500億元,其中網上發行規模為34.37億元,占發行總量的6.87%;網下發行規模為202.01億元,占發行總量的40.40%;向原普通股股東優先配售263.62億元,占發行總量的52.72%。網下中簽率為0.3017%。
據可統計的中簽率來看,今年可轉債打新網下和網上平均中簽率均為0.05%。其中,維格轉債(93.260, -0.74, -0.79%)網下中簽率最高,達到0.39%;尚榮轉債(104.298, 0.35, 0.34%)網上中簽率最高,達到0.47%。
2017年,證監會正式發布修訂后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對可轉債、可交換債發行方式進行了調整,將資金申購改為信用申購。打新債規則為先申購再繳款,即擁有股票賬戶的投資者可以參加申購新發行的可轉債,中簽之后再繳款。
值得注意的是,可轉債產品風險較低,目前債券市場的違約爆雷事件主要集中在信用債,暫未出現過可轉債違約。通常,可轉債市場會出現“贖回潮”和“下修潮”現象。截至11月12日,共有15只轉債贖回,1只轉債回售,16只轉債下修,此外還有2只已由董事會提出下修議案??赊D債出現轉股價下修主要與應對回售壓力、促進投資者轉股、有利于原股東減持等有關。
業內人士認為,可轉債的募資能力仍非常強,同時中簽率非??捎^,對于投資偏好較為保守的投資者來說,是一種不錯的投資工具。
3
明年投資機會幾何?
今年可轉債市場火熱的原因有哪些?
金百臨咨詢首席分析師秦洪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轉債市場很是熱鬧,不僅僅是可轉債指數強,而且發行量也可觀。主要是因為兩個因素:一是發行可轉債的公司質地均不錯,契合今年的優質資產股主線。所以,隨著優質資產股價的上漲,也推動著這些優質資產股對應的可轉債價格的上漲。二是因為可轉債的優勢,兼具股債兩種屬性。由于今年以來的結構性牛市,所以,偏股更強一些,從而賦予可轉債更強的彈性。
對于可轉債基金目前仍處于小眾地位的原因,秦洪認為,可轉債市場規模雖然發展較快,但規模仍然相對較小,故對應的可轉債基金較其他類型基金規模要小一些。
展望未來債券市場行情,泰石投資董事總經理韓瑋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債券市場對外資開放的大幅推進是推動債券市場上漲的動力之一。伴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走低,名義利率的下行會帶來利率債投資機會;信用債投資機會則更多的存在于個券信用利差的定價錯誤。
東方證券認為,從目前的隱含波動率水平來看,轉債指數在之后半年和一年內的勝率將明顯下降,從這一角度來看,轉債指數的機會或小于2019年。目前轉債的待發規模接近4000億元,體量與目前存量市場規模接近,擇券空間將進一步加大。
秦洪表示,未來A股市場的走勢尚可期待,故可轉債的股票屬性更強一些,可能較2019年的活躍度更為可觀。
來源: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