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檔正式收官,總票房78.25億元,同比增長32.5%,日均票房11.1億元,更是創造了連續五天大盤票房過10億的紀錄。在春節和情人節的雙重刺激之下,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已經跑步破百億。
盡管電影票價飛漲讓人叫苦不迭,但是觀眾的觀影熱情并沒有就此減弱,據貓眼電影統計,2021年春節檔觀影總人次達1.6億,較2019年增長了2795萬,場均人次也比2019年提升了10.6人。
經歷了一年的沉寂后,今年的春節檔似乎成為了“進化版新物種”,呈現出不同以往的局面。超高總票房成了頭部電影盤子里的蛋糕,《唐探3》和《李煥英》分別斬獲38.37億和34.57億票房,占整個春節檔總票房的80%,而其他作品基本陪跑。商業狂歡中,幾家歡喜幾家愁。

《唐探3》
低口碑高票房 難做萬達救命草
《唐探3》雖然遭遇了口碑滑鐵盧,但是依舊收獲了不錯的票房——預售15億,首日票房破10億,目前總票房破40億,其還創造了中國影史最高單日票房、最快破10億元票房等多項歷史紀錄。作為該片主要的出品方與發行方,萬達同時參與片方和影院的分賬,是《唐探3》的最終受益者。
然而這樣的票房成績并不能救萬達電影于水火之中。萬達電影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其營業收入在59億元-67億元之間,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61.50億元-69.50億元,較上年虧損額增加了20億元左右。
除了計提商譽及資產減值40億元-45億元,公司主營業務本身凈虧損21.50億元-24.50億元。除此之外,萬達電影在未來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達到38.07億元,尚存14.87億元的缺口,2月1日,萬達電影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債務壓力與業績壓力之下,《唐探3》取得的成績只是杯水車薪。

春節檔的票房火爆帶飛了影視股,2月16日,港股影視娛樂板塊一路上揚,貓眼娛樂開盤上漲22%,阿里影業漲幅達37%,IMAX中國漲幅曾達82.5%。A股市場中,北京文化漲停封板,中國電影、橫店影視和捷成股份也有小幅增長。萬達電影在2月18日早盤漲超6%,但在2月19日遭遇了-3.72%的下跌,萬達電影是否值得投資再次成為了投資者們的關注熱點。
總體來看,“唐探宇宙”已成規模,東京之行口碑不佳,仍可靠倫敦篇章翻身,作為目前比較成熟的本土IP,《唐人街探案》是一座富礦。陳思誠抗住了一年延期帶來的成本,加強了“唐探”IP與春節的聯系,盡管本次口碑有所滑落,但其受到的關注度已經說明它的模式得到了大眾認可,《唐人街探案》系列還是萬達電影最有競爭力的王牌,陳思誠依然可能是“挽救萬達的男人”。

黑馬《李煥英》
北京文化意難平 大碗娛樂再出發
《你好,李煥英》是今年春節檔最大的驚喜,其在預售期間與《唐探3》存在7億的差距,但依然憑借超高口碑在大年初四完美逆襲,打敗《唐探3》成為票房日冠,且票房呈現出持續走高趨勢。
《李煥英》背后的七個出品方為北京文化、儒意影視、天津貓眼微影、北京精彩時間、新麗傳媒、大碗娛樂和阿里巴巴影業,被譽為“爆款收割機”的北京文化再一次押對了寶,A股開市后,其迎來了一波漲停。但是2月18日晚,北京文化發布公告稱自己并不是影片的保底發行方,公司來源于該片票房的營業收入約為6000萬-6500萬。而儒意影業背后的恒騰網絡在港股的股價已經翻了兩倍,由此可見,北京文化并不是《李煥英》的最大受益者。
北京文化1月30日發布的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整體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約45%-60%,全年歸母凈利潤虧損預計為6.4億元-7.9億元,已經連續兩年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的北京文化還經歷了高管內斗、實名舉報和總裁辭職高層換血等風波,并在2021年初被立案調查,一年時間,北京文化的市值狂降了51.62億元。

巨大的資金漏洞面前,《你好,李煥英》的分賬收入并不能幫助北京文化走出困局,但是它仍然向市場證明了北京文化獨到的眼光和內容產出能力,如果其能夠迅速有效的解決公司存在的治理亂象,那么北京文化仍可一搏。
賈玲的大碗娛樂在出品方中的排位較為靠后,分賬收入不會太多,但是憑借《李煥英》,這家年輕的公司走入了大眾視野。票房為其帶來的商業利益是其次的,讓市場看到大碗娛樂強勢的內容創作能力才更重要。
喜劇競爭進入白熱化,德云社和本山傳媒聚焦中老年受眾,把握傳統市場,笑果文化在綜藝市場大展拳腳,開心麻花近年在電影市場偶有失蹄,但在小品和話劇領域仍有強大的競爭力,在這些前輩面前,大碗娛樂稍顯稚嫩,但是《李煥英》讓大眾看到了它在內容產出、演員培養方面的潛力,喜劇電影市場或許會迎來變局。

華策影業時運不濟
《刺殺小說家》恐難回本
《刺殺小說家》的票房在今年春節檔中位列第三,已斬獲6.75億。但對于一部制作時間長達五年的奇幻電影來說,這樣的收入恐怕難以回本。單論影片本身,《刺殺小說家》的劇本和特效都是中等偏上的,導演路陽穩定地展示了自己的實力。若是在其他檔期,《刺殺小說家》大爆的幾率會更大,在春節檔中,它的定位的確打不過喜劇和溫情片。
好在《刺殺小說家》口碑尚可,也為續集留下了伏筆,路陽透露“小說家宇宙”即將開啟。華策的眼光不錯,在電影領域首次主控便挑到了一部好片子,但是目前來看,華策想要依靠該片大賺一筆基本不可能。
好在華策是疫情期間少有的盈利的公司,1月25日華策影視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度業績實現扭虧為盈,預計歸母凈利潤為3.75億元-4.25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4.67億元;扣非凈利潤預計盈利3.09億元-3.59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5.84億元,預計基本每股收益為0.21元-0.24元。有著平穩的財務做基礎,華策以《刺殺小說家》入局電影領域,是個不錯的開頭。

值得注意的是,《刺殺小說家》是首部完全由中國團隊完成特效工作的奇幻電影,其向市場展示了中國電影工業可以達到的水準,點燃了觀眾的“好萊塢之夢”,華策若是想要從“小說家”IP中獲得長期收益,需要與其深度綁定,同時做好巨額投入、長期孵化的準備。
《人潮洶涌》被埋沒 《哪吒重生》不合格
尾部電影的春節檔之殤
徘徊在尾部的不乏好電影,《人潮洶涌》就是眾多影迷心中的意難平——質量好,卻依舊失利。盡管在春節檔的后幾天其排片率有所提升,但在觀眾搶奪戰中,《人潮洶涌》大勢已去。究其背后原因,是影片與春節檔整體調性的不符合。黑色幽默的受眾范圍本就較為狹窄,歡樂的背后更有一層凄涼,常常帶著對社會問題的批判審視,這并不能滿足大多數人“合家歡”的觀影需求。除此之外,影片的“余韻”要多于“爆點”,在追求直接刺激的春節檔,《人潮洶涌》難有“人潮”,目前走勢欠佳的票房并不能為光線影業掀起太大的浪花。
《新神榜:哪吒重生》的遇冷則是自身質量的問題,五彩斑斕的特效無法掩蓋其劇情的單薄。與餃子導演的哪吒對比,新哪吒輸了票房也輸口碑。對大眾來說,兩個哪吒雖然制作背景完全不同,但都是對封神榜人物的再解讀與再創作,頻繁地“重溫”大熱話題,會消耗觀眾的熱情與耐心。
《侍神令》則更為凄涼,坐擁陳坤、周迅兩大演技派,目前票房卻只有備受爭議的《晴雅集》的一半。工夫影業的奇幻之旅再遭重創。

細細看來,這個春節檔并沒有弱勢的影片,《刺殺小說家》有楊冪扛流量,《侍神令》背靠大IP,《哪吒重生》搭上了國漫崛起的東風,《人潮洶涌》的導演饒曉志曾執導《無名之輩》,主演劉德華還早早入駐抖音為該片造勢。這些作品放在平時都是“能打”的,但是在這個春節,無論是周迅、劉德華還是哪吒、雷佳音,都顯得有些狼狽。
《你好,李煥英》的黑馬劇本人人羨慕,觀眾感覺到“賈玲捧出了自己的一顆真心”,這部小成本影片用溫度贏得了大銀幕前的眼淚,可見春節檔的邏輯就藏在它強烈的傾向性中——只有用心制作的、真誠的好故事才能迎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這個二月再次向人們展示了春節檔的殘酷,當票房和口碑的馬太效應形成之后,只有頭部作品,沒有腰部玩家。超大觀眾盤只是勝利者的蛋糕,不是失敗者的“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