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既可以拍壯闊之風光,也可以拍細膩之煙火。

但比起前者,我更沉迷于后者。我始終認為城市之靈動、之活躍、之精彩藏于深處。當然,這少不了前者之大氣,之壯闊,之繁華。二者凝聚,人們才會在這座城市感到生活的飽滿度與多元化。

而類似于這樣的“凝聚”,位于漢口的江漢路步行街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雖然我不是武漢人,但作為一個旅行攝影愛好者,能在城市旅拍中對一條商業街產生青睞,是不多見的。

當然,江漢路步行街不僅僅只是商業,它更多的反應了一座城市的發展與建設。

在歷史的長河中,近代武漢或近代漢口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建筑風格、文化藝術等在這條步行街上都有展現,或凝聚、或容納、或融合。

江漢路步行街全長1.6公里,是中國最長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之美譽。

江漢路原名“歆生路”,是武漢著名的百年商業老街。但因歷史之因素,這條步行街實際上是一個有榮有恥的地方。

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西方列強沿著長江先后開辟了英租界、德租界、俄租界、法租界、日租界。

當時的江漢路是華界和原英租界商業金融區銜接地帶,換言之就是中國人與洋人租界分界線。據資料顯示,當時的租界區禁止中國人進入。

1927年,英租界被收回,并將“歆生路”改名為“江漢路”。如今在江漢路遺留下13幢近代優秀歷史建筑,就是當年江漢路繁華商市的歷史見證。這條步行街也被譽為“武漢二十世紀建筑博物館”。

從沿江大道看江漢路步,江漢關、日清銀行相峙左右。

江漢關始建于1922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三座海關大樓之一,與上海江海關、廣州粵海關、天津津海關并稱為“近代中國四大海關”,今為博物館。

江漢關坐南朝北,呈對稱布局,融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和英國鐘樓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一度成為漢口的城市標志。

據悉,江漢關大樓上的“江漢關”三個字在當年花了500兩銀子。500兩銀子在今天值多少錢,我不知道。但在當時可以在武漢中心地帶買上一座不錯的房子。

從這里進入步行街,舉目可見歐陸風格、羅馬風格、拜占庭風格、文藝復興式、古典主義、現代派……夜色下,這些建筑或花飾精巧,線型曲美,繁富整飭,或紅瓦面、清水墻、輔以木窗白煙囪,實在是一次美麗的視覺之旅。

江漢路上的上海村里份建筑群十分養眼,一派近代歐洲風光。穿過中山大道,大清銀行和中國銀行漢口分行位于江漢路與中山大道的十字路口。

大清銀行大樓建成于1916年,呈四方形,氣宇軒昂,古典風格突出。再往前走,璇宮飯店、中心百貨一派歐陸風格極為醒目。

而中心百貨前的中百廣場,是欣賞“武漢二十世紀建筑博物館”的最佳位置。抬起頭眺望江漢一路的天空,樓房飾柱,曲形轉角,開敞的穹頂塔亭,打破了中式建筑屋頂的平直,顯得錯落有致。

如今在此處還新設了3D裸眼,更是吸引了無數游客和市民駐足觀看。

不論是好奇心驅使,還是想一睹黑科技的風采,“古典與現代”的城市之貌再一次于武漢完美體現??上?,我沒遇上那“神奇一景”,略有遺憾。

當然了,就單純旅游而言,想要大概了解漢口的近代史發展,去江漢路步行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逛完街后,再去街口的江漢關博物館參觀一番,其歷史感受和體驗或許更為深刻。